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信息 > 特色学校 > 学校风采

经典特色 翠竹品质

发布日期:2016-11-15??信息来源: 本站原创 ??作者: 威海教育局 ??浏览次数: ??字号:[ ]

经典特色  翠竹品质

——威海市翠竹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威海市翠竹小学,有深厚的办学历史渊源,上溯之南竹岛小学、竹岛办事处中心小学,其发展过程中,原陶家夼小学、戚家庄小学先后并入,办学历史近一个甲子。学校位处于城乡结合部,生源以附近居民及外来务工子女为主,教师队伍年轻有活力。2004年学校在区教育局指导下启动了特色学校创建工程,按照“优势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品牌学校”的发展轨迹,以“经典诵读”为先导与根基,从东西方经典文化中汲取智慧和营养,历经十年岁月的发酵酝酿,逐渐形成了独具翠竹品质的“经典教育”特色文化吸引力,深沉厚重,绵远悠长。

一、一层思考引发更深层的思考——特色理念界定

 2004年,随着环翠区教育局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的启动,我们不断向上请教、向外借鉴、向内研讨与论证,反复思考一个问题:确立什么特色?这是一个决定学校未来发展走向的历史性命题,需要我们反复进行更深层的“三项思考”:学校教育最需要的载体是什么?需要遵循的依据是什么?什么样的特色定位最符合学校的内源需求?借学校 “儿童经典导读” 市级课题研究这一契机,结合自身实际,我们以经典体验导读,以激励评价促读,确立了“经典诵读”特色项目。多年来,学校在经典之路上不断探索前行,经慎重考虑与严密论证,最终将“经典教育”作为学校的特色命题。我们所理解的“经典”包括三层涵义:一是传统的、民族的。主要是指国学精粹;二是多元的、包容的。全人类最高智慧和全世界最有价值的文化要包含其中;三是开放的、成长的。我们的经典教育不是凝固的、僵化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的。据此,提出了“经典教育”的理念体系:

核心理念:尚文  明礼

办学理念:精彩人生,从读书开始

    训:潜心读书  正直做人

    风:求真求美  向善向上

    风:诲人不倦  仁心启知

    风:学而不厌  习智共长

管理理念:真诚为本  规则在先  方圆有度  和谐共生

办学愿景:经典校园  灵动课堂  儒雅教师  智礼学生

二、一项探索带动多途径的探索——特色发展历程

特色学校建设的发展,我们经历了十年、三个阶段:

创建之初,围绕特色项目,我们在“经典诵读”之路上不断探索,建立读书制度、保障阅读时间、丰富图书馆藏、开展读书活动。通过大量阅读,师生有了一定“量”的积累。但是,经典传承怎样才能渗透和贯穿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弘扬经典文化如何跳出古诗文诵读的窠臼?

2007年,在原有优势项目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整理与提升,确立了“经典教育”这一内涵更加深广的特色发展思路。以“经典诵读”为丰厚依托,以“经典课程”为有效渠道,以“经典素养”为涵养目标,形成了梯次实施序列;通过“经典有效课堂的构建”、“传统美德涵养”、多彩的“经典校本课程”及“经典活动渗透”等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全面提升了学校的品牌竞争力。

2012年至今,通过课程建设、环境建设及团队建设三项举措,不断完善特色实施的措施体系,课程建设越来越趋向融合共生、环境布置越来越趋向形雅质实、团队精神越来越趋向群生争秀。特色建设向着“文化”的境界迈进,有了自己的生命力,呈现出了清晰的生长脉络,逐步具有了独成一派的翠竹品质文化魅力。

三、一种文化衍生更丰富的文化——特色建设策略

学校特色创建,就是一种独特文化的建设。它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积累和沉淀。如果机缘巧合,那么文化的“生成”也让人惊喜无限。

缘起:2011年,学校异地迁建至现址,校名也由原来的“竹岛办事处中心小学”更新为“翠竹小学”(原取“环翠竹岛”之意)。在对新学校进行形象设计时,我们深入挖掘“翠竹”一词的文化含义,以“翠”的颜色、“竹”的形象承载学校独特的文化符号。

 衍生:“翠竹”文化不仅体现在形象符号,更应该是办学特色的内在蕴育,是留在每一位翠竹人记忆深处的图腾,也是每一位翠竹人身上彰显的价值认同、行为习惯、学习方法和生活态度。为此,我们按照“尚文、明礼、境雅、人和”的特色建设目标,对特色文化的生成进行了顶层设计。   

(一)整合与拓展,生成“相融共生”的课程文化

整合,是为了优化与积聚;拓展,则是为了深化和延伸。如此,我们的课程才会具有自行生长的力量;我们的孩子,才会从中获取成长的滋养。我们对三级课程进行了梳理及有效融合,构建“共性+个性”特色鲜明的课程结构,形成了“种子课程——营养课程——成长课程”三级陪伴课程体系。

  1.种子课程,打造生命根基

种子课程以经典诵读为抓手,立足学科整合,着眼于学生经典文化“量”的积累。

1)学科整合

国家与地方课程,是我们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也是特色融合的主要 “文化场”。以“经典文化”为载体打造课堂,必将焕发更加智慧灵动的光彩。我们的做法:

常态课堂经典融合。在不同学科构建“5+30+5”的常态模式,打造“浸润式”经典课堂。即,课初5分钟,学科经典渗透;课中30分钟,优课主导,突破课堂重点难点;课末5分钟,或当堂检测,分层反馈,或拓展延伸,方法迁移。

语文学科:课初5分钟主题表达+课中30分钟感悟交流训练+课末5分钟当堂检测(或生字词识记反馈,或阅读方法迁移运用,或表达方法拓展练习)

数学学科:课初5分钟思维训练+课中30分钟探究讲解训练+课末5分钟当堂检测(当堂知识点分层检测)

英语学科:课初5分钟经典热身+课中30分钟文本呈现+课末5分钟拓展练习

科学学科:课初5分钟科技交流+30分钟实验探究提炼+课末5分钟知识回顾

品社学科:课初5分钟国学诵读+30分钟激情明理导行+课末5分钟礼仪训练

音体美学科也根据各自的学科特点,构建以上常态课模式。如,音乐学科的课初节奏练习,课末名曲欣赏;美术学科的课初色彩运用训练,课末名画欣赏。

结合学科特点,实现特色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机渗透,使经典文化润物无声。美术课堂开发“小书签 大美术”为主题的书签制作课程,将美术技法与读书内容结合;围绕版画技能特点,将传统青花画与版画制作技术相结合体育课堂增设篮球与足球内容;音乐课堂,进行口风琴的全面普及教学。同时,积极推广“京剧进校园”活动,成立“侯兴莉京剧社”,培养京剧人才。  

②龙头学科引领突破。语文,是我们实施经典文化教育的龙头学科。借助“主题训练,经典拓展”实施策略,有效探究“1+X”主题阅读课型。“1”即语文书上的一篇课文,“X”指同主题读写训练点相同或相似的拓展美文。修订完善校本教材《翠竹文苑》,为“1+X”主题阅读提供有针对性的拓展素材,从而形成“方法指导→拓展阅读→表达训练”这样的层次性主题阅读特色。

2)经典诵读

文史名著类、国学名篇类、诗风词韵类、礼德修养类、科普时事类经典的阅读与积累,是为生命成长奠基。

①开设“翠竹书童”必修读书校本课。重在探究激发读书兴趣,指导阅读方法,鼓励读后思考的规律和策略。从引读、荐读、自读三个层次提出具体要求,探究“主题三研读”名著研读课流程(一读:初识名著,二读:亮点美读,三读:重点研读。),教会学生与更多高尚的大师对话。

②开设必修诵读微型课和自修“图书馆阅读”课。重在读书资源的共享和读书习惯的养成。实施早读一刻钟、午读二十分、暮读半小时、晚间伴经典微型课程。借助学校优势资源,构建班级图书角、电子阅览室、家庭图书架、学校藏书馆多位一体的图书馆课程,让图书触手可及,让“图书馆”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   

2.营养课程,提供生命滋养

营养课程以经典渗透为主渠道,关注学生体验与感悟,着眼于学生经典文化“质”的提升。

1)影视课程

开设主题电影课与电影欣赏课,借助“读名著,看电影,原著电影对对碰”、“看电影写感想”、“亲子同看影片”等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

2)游学课程

先贤圣人非常重视读书与行履的结合。书读不尽、路无止境,人生的砺炼与感悟博大丰富。我们充分利用威海地域资源及学校周边环境,分年级分主题编写《游学指南》,一至五年级分别进行“亲近自然”、“远足磨砺”、“实践体验”、“走近科技”、“爱心公益”五个主题的游学历程,足迹遍及艺术馆、图书馆、气象局、科技馆、刘公岛、定远舰、爱老园等,内容涵括自然采摘、登山远足、志愿服务、参观实践。在游学过程中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闻。

3)节日礼俗课程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我们充分挖掘元旦、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仲秋、重阳七大传统节日习俗,开设一至五年级分层体验课程。如围绕端午礼俗,一年级体验五彩吉祥绳、二年级画彩蛋、斗彩蛋、三年级门插艾蒿、四五年级学包米粽;同时全校搜集背诵与端午风俗有关的诗词、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怀,真正做到“岁月流年传岁月 传统节日承传统”。

4)礼德课程

构建一至五年级螺旋上升的主题礼德体系。主题的确定一是根据优良传统、纪念日,确定每月主题。二是在每月主题的目标指导下,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地指定各年级的主题,使主题教育更加符合孩子的志趣、特点及个性差异。据此,我们确定了“雅”、“忠”、“信”、“俭”、“仁”、“勇”、“勤”、“和”八大主题,每一主题又形成一至五年级逐年递进的分层体系。为使主题教育得到系统地落实与深化,我们编写了《礼德诵读教材》,采取德育课深化主题、微型课拓展主题、队会活动实践主题的策略,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5)心育课程

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进行活动体验为主导的心理教育研究。一是坚持“心灵预警机制”,及时采集信息,重点关注;二是组建“心灵导师团”,对特殊学生,以咨询师为首,带领他们在学习管理、沟通交往、环境适应、自我意识等方面进行活动体验式训练,起到积极的有效干预;三是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咨询、发泄放松、辅导及沙盘游戏等多种针对个体的心理辅导。四是实施“晨清暮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节习惯。“晨清”是指每天早晨,全校师生跟随广播一起做心灵舒缓操、听冥想音乐、欣赏启迪心灵的小故事;“暮省”是指放学前5分钟,沉下心来回望自己一天的学习、生活表现,反思是否做到了“日行一善”;认真填写《每日自省表》。每日“晨清暮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灵调节习惯,形成沉静从容的健康心理。

    3.成长课程,提升生命质量

如果说种子课程和营养课程是以经典文化的“输入”为主,那么成长课程则通过创造、表现与实践,着眼于学生经典素养的“输出”。“输出”以“输入”为先导,又反作用于“输入”,真正实现了课程间的“相生相成”。

1)楹联课程  

楹联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源于古代汉语的对偶现象,在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传衍过程中,楹联与骈赋、律诗等传统文体形式互相影响、借鉴。学校从继承传统、弘扬国学、提高素养和繁荣文化的高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楹联教育工作计划,把楹联教育与语文教学、素质教育、品德教育、特色教育结合起来,以校本课堂为依托,扎实有

效地推进楹联教育工作。分年级编写《楹联课堂》作为年级教材,通过由浅入深的指导,形成年级序列。

年级

诵读《笠》

鉴赏积累

知识技法

创作

一东二冬三江

30

字数相等声调交替、

相对

以词语对子填充为主

四支五微六鱼

30

七虞八齐九佳

20

根据校本教材《楹联课堂》学习激发评议对联

提上联对下联

十灰十一真十二文

20

提上联对下联

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20

自出上下联

 

根据学生年级和认知特点,在小学低年级阶段重点开展以诗词楹联背诵为主的教育活动,原则上每个学生每学年背诗词不少于30首、楹联不少于30副,增加国学经典作品的积累;小学高年级阶段以普及楹联基本知识、培养创作兴趣为主,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创编。结合校园活动,广泛开展“军训展英姿,楹联诵风采”、“楹联颂国庆”、“六一楹联文化展”等特色工作;积极与社区牵手,开展“楹联进社区”文化活动,将楹联与书法、摄影、口语表达结合,使楹联由单项课程变为系列课程的载体,托起多个学科的发展。

2)礼仪课程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一个人的彬彬雅仪,最能体现其做人的品味及修养。科学家指出,21天的坚持能初步形成一个好习惯。我们以一月为一项礼仪的养成周期,实施“21礼仪课程”。

①礼仪课引领“礼”。40分钟的礼仪课保证每月一节。按照一至五年级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的原则,重新编撰修订了《翠竹小学“21礼仪”训练教材》。改进了原教材行为指导不细致的弊端,以行为训练为主,做到了“从生活中来,回生活中去”。

②“微视频”示范“礼”。我们发动全体班主任,利用手机视频制作便捷的功能,将专题礼仪行为拍成一步步分解动作的小视频。学生跟随视频学习礼仪分解动作,不仅直观,而且可重复播放演练。对礼仪习惯偏差生,微视频又起到了“一对一”教学作用。

自编操演练“礼”。自编一套“礼仪操”,分整装站姿、鞠躬问好、蹲姿转体、引领鼓掌等十个方面,配上中国名曲《茉莉花》,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反复习得高雅礼仪。

生活细节实践“礼”。将学生在校一日常规,详细划分为十大时间节点共15项训练内容。通过抓好开学训练关键期;利用好“礼仪展示”及“课堂习惯达标”两项常规活动;强调学生、教师、家长三个层面的监督等手段,使养成落到实处。

⑤微电影内化“礼”。我们主要通过自制微电影营造“尚礼”氛围,促进礼育内化。每月一个主题微电影,师生自编、自导、自演、自制,全校公映,映后开展写影评、写观后感等活动,让礼仪教育越来越优雅,越来越有文化。

⑥礼仪棋延伸“礼”。我们从孩子们常玩的飞行棋、“大富翁”跳棋中获得灵感,尝试使用“礼仪棋”,寓教于乐。礼仪棋的制作经历了学校统一到学生自主的过程,学生们围绕每月重点纷纷尝试自制礼仪棋。自制礼仪棋的过程,也是学生将掌握的礼仪知识进行再回顾再梳理的过程。礼仪棋的指令,除了再现课堂上老师讲的礼仪要点外,孩子们还积极向家长、向网络搜集礼仪要点,来丰富礼仪棋的指令内容。如围绕“文雅就餐”主题,孩子们设计了“吃饭时用筷子敲打碗盘退两格”、“吃饭时说不卫生的、影响食欲的话退回终点”等指令……这些细致的内容,是学校教育所不能穷尽的,但孩子们在互相交换棋纸进行游戏时,就会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3)百岗课程

中国传统文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古语,无不强调一个人的担当与责任。“百岗课程”,是整合校级班级、家庭社会多种资源,通过“校园360行”、“班级百岗”、“家庭实践岗”、“社区服务岗”等,广泛开展岗位培训、岗位竞聘、岗位体验、岗位实践等活动,从中培养学生做事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4)躬耕课程

“晴耕雨读”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它强调了读书与劳动的意义,也体现了回归自然的田园意境。我们利用校园内的空地,建立“园林躬耕角”。引导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探究种植的技术,了解各种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生长发育等现象,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兴趣及探究欲望。

除共性课程外,我们还开设学校特色、年级特色、个人特长三级社团活动课程,旨在张扬每一个个体生命的特长与风采。学校特色课为软笔书法,让学生在描摹欣赏中感悟中华书法文化的魅力;年级特色课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分别开设指印画、衍纸艺术、布贴画、纸盘画、报纸艺术等,引导学生将经典文化元素融入手工作品中;个人特长课开设了跆拳道、折纸、纸杯艺术、国画、剪纸、泥塑、编绳、电脑、篮球、竞技体育、篮球等活动课程,涵盖了艺术、体育、手工、科技等多方面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发展的空间。

(二)美观与实用,打造“形雅质实”的环境文化

以书香为依托的校园环境建设,务必要处处营造适于读书的氛围,于雅致宁和的环境中,收到怡情养性的育人功效。

1.挖掘校名的厚重底蕴

竹,是中国经典文化的一种重要符号,因其秀雅脱俗,苏东坡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因其心虚节贞,被诗人赞曰:“叶落根偏固,心虚节更高”。根据翠竹的清雅形象与美好寓意,我们进行文化建构,校园设纤竹雅径、青青竹园、竹简文化,令人赏心悦目;我们还设置竹品长廊,精选与竹有关的诗词、成语、名人秩事,让学生深刻感受竹之风、君子品。

2.彰显书香的高雅品味

“处处有书香,时时皆育人”是我校经典教育建设的宗旨。因此,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每一面墙壁,在走廊、教室建立阅读专栏,其中的必读书目、图书导读、诗文名篇、《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让学生俯拾、垂手、闲步皆得。我们还充分利用校园视听时间和空间,确定“经典教育”每日五时段:晨间经典欣赏——课前经典积累——课间修身健体——午间美文推介——晚间暮省共享,打造熏陶与濡染的经典文化“场”。

3.蕴育经典的恒久魅力

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目标,不在于表层的美化,而在于“经典恒久”,在于人与物化的环境之间有信息的传递、心灵的对话。国学经典、楹联匾额、品棋书苑、涂鸦壁、思远行方主题墙……等经典印记将经典文化的教育性与历史传承性和谐相融,体现出我校经典教育特色的深层内涵和归属感。正如泰戈尔所说“不是锤的敲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日臻完美。”我们愿作一溪载歌载舞的水,于潜移默化中恒久育人,以氤氲的经典气息自然地浸润着每颗清亮的童心。

(三)师范与学高,打造“群生争秀”的管理文化

我们深挖校名中“翠竹”二字的精神内涵,扎根现有队伍实际,以“竹文化”统领队伍建设,以“竹文化”彰显翠竹风采。

“翠竹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高风、节劲、清雅、群生、争秀。

1.塑“气节高洁”的高尚师德

通过观看优秀师德专题片、邀请跨行业人员共话职业体验等活动,激发教师心向阳光。深入推进“爱心行动”,以分类家访、学优促进、学困转化、心理健康四个类别德育措施的开展,提升教师的爱生敬业精神。

2.训“竹风节劲”的专业技能

1专项培训提师能。

广泛开展通识培训、专题培训与竞技培训,进行集体备课、课题研究、校园沙龙,研讨会等活动:举行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同课异构、公开课、示范课、汇报课等比赛,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教师的竞争与合作提供有利条件与平台。

2)腹有诗书气自华。推行教师读书工程,锻造腹有诗书的翠竹教师。施行“三层读书引领”(一层:面向全体教师的“倡议性读书”,二层:面向学科教师的“需求性读书”,三层:面向骨干教师的“自主性读书”),强调教师重点读好类书:熟读学科教材精读国学经典泛读中外文史,勤读教育书刊,探索“领导读书导航”、“群组同读共享”两种读书沙龙的有效模式,完善评价机制,评选“经典导师”,使教师由“阅读”走向“悦读”。

3)艺术陶冶情趣佳。通过聘请专业人员、挖掘优秀家长资源、利用现有教师资源三措并举,对教师进行茶艺、摄影、楹联、朗诵、书画、器乐等方面的讲座与培训。学校则以此为原点,组建俱乐部(健美操、乒乓球、书法、器乐、厨艺等)、举行才艺展示活动,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用高雅艺术拓宽教师的视野,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

3.展“形姿秀雅”的高雅气质

一是以教师的彬彬雅仪作引领,聘请专业人员对全体教师进行礼仪讲座,从妆容、衣着、语言、行为四方面进行细致培训,引领教师形成文雅师表风范。二是自主制定《翠竹小学教师雅行修养50条》,分为教育、教学、学习、生活、行为五个篇章,从细节修养规范教师日常行为。

4.抓“连根成林”的团队建设

如果要走得快,就一个人走;如果要走得远,就要大家一起走。有了团队,个人付出的价值才能最大化。通过打造“成长共同体”(管理共同体、教研共同体、年级共同体、家校共同体、文体活动共同体),倡导目标同向、意愿同心、行动同步的协同“作战”能力。加强团队建设,实现团队与个人的双赢发展。

5.推“竹秀于林”的首席评价

完善教师考核细则、教师评比表彰细则等,通过日常考核、学生家长访谈等途径,评出堪称翠竹榜样的“首席班主任”、“首席教师”、“首席年级团队”等,为全体教师树立身边的榜样,带动并引领全体教师“追求卓越”的心态与行为。

 四、一份收获鞭策更勤奋的耕耘——特色建设成果

“经典教育”践行十年,我们一路收获丰硕成果:近几年来学校先后有国家德育科研先进工作者2名,市级科研先进个人1名,区级1名;市级骨干教师3名;市级教学能手1名,区级教学能手4名;区学科带头人3名;市级优秀教师2名,区级优秀教师11名;区级优秀班主任5名;市级师德标兵2名,区级师德标兵1名;区级优秀教育工作者1名;区级教坛新星13名。6名教师执教过省市级优质课、公开课并获奖。我校学生在区“时代之声”合唱比赛、田径运动会、乒乓球赛、足球赛、科技节比赛等活动中,均取得优异成绩;近两年,有四百余名学生在市级以上作文竞赛中获奖或作文发表。《对联民间对联故事》杂志连续刊登我校师生的上榜作品二百余幅。我校鞠佳佳等十位同学的对联佳作已被收录于《威海诗词》这部书中,结集出版。校随着特色的发展与提升,接连被环翠区教育局评为“A级特色学校”——“AA级特色学校”并一路晋升至最高级“AAA级特色学校”。在教学视导及年终特色督导检查中,连续多年位列第一名,并多次被评为“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德育管理先进单位”。积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校本研修,2014年被评为山东省远程研修优秀单位。自2010年起,连续两届参与山东省“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课题研究,2014年顺利结题。20146月,28365365体育在线投注以简报的形式,将我校“21礼仪训练”做法在全市进行了推广;中国文明网、威海电视台、《威海教育》、威海文明网也做了专题新闻报道。同年,我校被市教育局授予“美德校园”荣誉称号;我校少先大队被评为省级优秀少先大队。2015年学校被威海市诗词楹联学会授予“威海市楹联教育基地”称号;被环翠区政府授予“创城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近五年,省外的校、干部挂交流学习团队特色展共同探索的交流同仁对翠竹经典教育成果予充分的肯定;校扎经典教育工程,给来行工作调研家、省、市家、领导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2年、2013年,房德阳副市长、付广照副市长先后考察翠竹小学,对翠竹学生经典的积累和学校的办学特色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201311月,承担威海市关工委“经典教育”现场会,市关工委领导薛洪振、毕可仁主任以及团市委书记赵冰等领导,对翠竹小学立足经典,扎实开展的传统美德教育给予高度评价。

20145月,张惠市长到校调研,充分肯定了我们的办学特色及丰富多彩的社团课程。认为翠竹的特色展不但由特色目走向了,而且已走向了文化的高

201411月,承办省级关工委“经典教育”现场会。省关工委副主任王天瑞同志、省关工委办公室副主任李素琴同志、市关工委主任张璞同志一行与会,认为学校经典诵读、感恩教育、才艺培养“三项活动”开展得扎实而富有特色。

20154月,安徽淮北市委书记黄晓武一行到校考察学习,对翠竹小学浓郁的经典氛围、扎实的特色做法赞不绝口;随后,中央文明办调研组陈振民主任在对翠竹小学进行实地调研后,综合分析认为翠竹小学的楹联课程、“21礼仪课程”根底厚实、方法科学、效果显著。

 成绩,是肯定,更是鞭策。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深化经典课堂文化构建。实现重点学科的辐射带动,促进学科教学全面形成特色文化;

二、拓展课程文化发展思路。在目前楹联教学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探索“联、诗、墨、诵”的经典拓展课程,以楹联、诗歌、书法、朗诵共同打造经典教育文化;

三、丰厚环境文化表现形式。由于我校是一所新建学校,在环境文化的构建上还有许多空白等待我们去创作。今后将继续秉持“形雅质实”的文化思路,力争以精品文化,营造经典“文化场”。  

四、创新团队文化建设举措。重点在年级共同体的打造上,实现“管理下行”、“权力下放”,调动全体教师积极性、主动性,下活“学校管理”这盘棋。

十年求索、十年耕耘,从特色项目——特色建设——特色文化,我们欣喜于“经典教育”文化终于破土发芽、沐春成笋。以书香建设、经典教育为特色的学校成百上千,我们将用智慧与汗水,在“经典教育”之上,熔铸一枚浓墨重彩的“翠竹品质”印章!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